欢迎访问高价回收靶向药,全国回收肿瘤药品-福达靶向药回收公司!
13520844005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福达靶向药回收公司

手机:13520844005

肺癌治疗药物

发布时间:2023-12-11 16:10:28 点击数:

  1月18日,Qiagen表示,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经扩大使用TherascreenEGFRRGQPCR试剂盒的指征,指导勃林格殷格翰的Gilotrif(afatanib)用于一线治疗转移性非肿瘤-具有非耐药性EGFR突变的小细胞肺癌。具体而言,FDA批准延长Therascreen试剂盒的标签声明的上市前授权补充,以包括检测EGFR突变L681Q,G719X和S7681以帮助鉴定Gilotrif所指示的NSCLC患者。1月12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扩大了Gilotrif公司批准的适应症,包括2013年批准的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L858R)替换突变以外,还包括治疗Therascreen检测到的肿瘤具有这些EGFR突变的NSCLC患者。“除了检测已经建立了Gilotrif的安全性和功效的最全面的EGFR突变,TherascreenEGFRRGQPCRKit为实验室提供了Rotor-GeneQMDx(实时PCR模块我们广泛使用的QIAsymphony系列仪器,“Qiagen公司精密诊断部门的副总裁兼主管JonathanArnold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肺癌是全球和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80万人死于肺癌,我国肺癌死亡病例约占全球的40%。数十年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及化疗一直是肺癌治疗的三驾马车,虽然药物和技术有所进步,但对生存率的改善有限。然而近年来随着各种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的相继问世,各种治疗模式的综合应用,使得肺癌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肺癌的总体生存率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很多肺癌从绝症变成了慢性病。所谓靶向治疗,顾名思义即是专门针对癌细胞上的驱动基因作为靶点,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的治疗方法。驱动基因是指癌细胞上存在的一种特定类型的基因,其突变或异常活性可以导致细胞异常增殖、生存和扩散。靶向治疗相较传统的化疗更为精准,起效快,可减少对健康组织的伤害,通常不会产生传统化疗药物导致的骨髓抑制,肾功能损害等严重毒副作用。靶向药物常见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皮疹、腹泻及肝功能损害等,但一般都比较轻微,通过对症治疗基本都能缓解和耐受,一般都无须停药或减量。而且靶向药物基本都是口服的,给药方便,无须住院。约有一半的晚期肺癌患者在其病程中会合并脑转移,传统化疗药物通常不能入脑,而靶向药物则能在脑内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对脑转移有效。因此,靶向治疗已成为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围手术期的患者。随着靶向治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如何正确的服用靶向药物需要患者及家属充分知晓。首先服用靶向药物需要定时定量,即每天服药固定在某个时间点;定量是指必须根据医生指导服用相应的剂量,切忌随意增减。但饭前亦或饭后服用引起的疗效差异可以忽略不计,患者可以根据自身胃肠道反应情况灵活选择。靶向治疗究竟需要持续多长时间,也经常困扰患者。晚期肺癌患者,只要靶向药物仍然有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就需要长期服用,直至耐药的出现。另外对于术后辅助靶向治疗的患者,一般推荐服用吃1-2年,可考虑停药。另外,服用靶向药物期间,需要避免同服某些药物和食物。因为多数靶向药都是通过肝内一种主要的药物代谢酶(CYP3A4酶)进行代谢的,某些药物,如利福平、异烟肼、苯妥英、糖皮质激素、卡马西平、巴比妥类等会诱导CYP3A4酶的产生,导致其含量过高,从而加快靶向药代谢,从而降低药物疗效;而某些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石榴、杨桃等,能抑制CYP3A4酶的活性,也会影响靶向药的药效。然而需要强调的是,靶向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肺癌患者,通常只适用于特定的肺癌亚型和分子特征。肺癌从病理上主要分为两大类型,即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NSCLC占肺癌的大多数,包括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等。随着肺癌系列致癌驱动基因的相继确定,肺癌的分型也由过去单纯的病理组织学分类,进一步细分为基于驱动基因的分子亚型,而其中EGFR突变是亚洲NSCLC患者最常见的驱动基因,中国EGFR突变阳性患者约占50%,在女性非吸烟患者中EGFR突变比率则更高。ALK突变的阳性率较低,肺腺癌患者中ALK阳性发病率为6.6%-9.6%,肺鳞癌患者中ALK阳性发病率为3.7%。然而ALK突变是公认的“钻石突变”,其靶向药物的治疗效果尤其好。多项研究表明靶向治疗对比化疗,能够改善和延长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的预后和生存。图:驱动基因阳性患者使用靶向治疗疗效好。然而以上靶向治疗相较传统化疗更好的疗效,是在明确了驱动基因,选择了合适的靶向药物后取得的。众多研究表明,突变状态未知,盲试靶向药物,耽误治疗时机,无法取得良好疗效,切不可取。因此,为了给给患者提供个体化精准治疗,需要在选择合适的靶向治疗药物之前,进行基因检测。所谓基因检测(也称为分子诊断或分子生物学检测)是一种通过分析肿瘤组织、胸腹腔积液或血液中的DNA来检测驱动基因突变和其他分子标志物的方法。那么哪些患者应该做基因检测呢?权威指南推荐首次接受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接受基因检测,指南推荐初治患者确定EGFR、ALK、ROS1、HER2、BRAF和KRAS等驱动基因突变情况,早期NSCLC患者演变为IV期也应进行基因检测。手术、经皮肺穿刺、气管镜活检等取得的肿瘤组织样品是基因检测首选的样品,检测结果可靠,是首选推荐的分子检测金标准。但有些患者无法通过上述有创的手术或操作获得肿瘤组织标本,这时胸腔积液或腹腔积液等中的细胞学样品,以及血液检查可作为一种补充,但存在假阴性结果。基因检测技术及检测基因选择众多,须听取正规医院临床医师的建议,科学、精准地选择检测方案。ARMS和super ARMS适用于组织样品,cobas和微滴式数字PCR适用于组织、细胞学样品和血液样品,FISH、IHC适用于ALK突变检测,荧光-PCR适用于ROS1检测;而二代测序NGS适用于组织样本,可同时检测多个基因,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进行靶向治疗的患者,短则数月,长者数年终将出现耐药,这是目前临床尚无法克服的难题。当一线靶向治疗发生耐药、出现疾病进展后,应该再次取得样本进行基因检测,明确耐药基因突变状态,精准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确立,此即二次基因检测。例如一代靶向药EGFR-TKI耐药后,二次基因检测T790M突变阳性可达到60%左右,这部分患者使用三代EGFR-TKI靶向药物仍可获得临床缓解,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当然经由二次基因检测还会发现其他一些罕见的耐药突变,从而有机会选择针对性的靶向药物。靶向药物耐药后的治疗非常棘手,争议颇多,亟待突破。对于靶向耐药后出现缓慢进展或寡转移的患者,继续原靶向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局部治疗(放射治疗或手术切除),同时加用抗血管药物(如贝伐珠单抗等)是已被广泛接受的治疗选择。对于靶向耐药后出现快速进展的患者,如果二次基因检测没有靶点或没有进行二次基因检测,化疗仍是主要治疗手段,近来有研究发现,这部分患者化疗同时联用抗血管药物及免疫治疗,能获得总生存率的改善。总之,肺癌靶向治疗的本质是将治疗焦点放在特定的分子异常上,以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减少对患者健康的不必要损害,极大地改善了某些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未来,如何克服靶向药物的耐药仍是亟需解决的难题;对于某些难以成药的靶点,如KRAS突变等,找到有效、低毒的相应靶向药物仍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挑战。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癌症死亡第一常见的原因,也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大约85%的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包括肺腺癌(和肺鳞癌、大细胞肺癌。其中肺腺癌占比最多,约40%多。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靶向药及免疫治疗药物的问世,将5%的五年生存率提高到15%,即便给这里患者人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益处,但是将NSCLC变成慢性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非小细胞肺癌的总体治愈率和生存率仍然很低,特别是发生转移后,治疗难度不可预知。因此,需要继续研究新药、新技术、联合治疗将临床益处扩大到更广泛的患者人群,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美国是医学技术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我们来盘点一下,对于NSCLC,2019年美国有哪些治疗新技术?1.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药物治疗是所有癌症治疗应用最广泛的方法。NSCLC是目前获批靶向药最多的癌症,最常见的靶点包括:EGFR、ALK、BRAF、HER2、MEK、ROS1、PD-L1、VEGF等。具体药物清单如下:靶向药及免疫治疗药物治疗之前,需进行基因检测,找到突变的靶点才能采用相对应的靶向药治疗,若无突变,将与靶向药失之交臂。但在癌症的治疗过程当中,有一部分人在接受靶向治疗前,选择不做基因检测,而这种治疗方法就叫做盲试。对比基因检测,盲试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即能省钱又能节省时间。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建议这样做!!以下两种情况可以选择盲试:①可选择药物单一时:一些种类的癌症,可能突变类型比较单一,有效的化疗药也较少,对于靶向药也没有可选余地,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盲试,一旦发现没有效果,就立即更换其他疗法。NSCLC靶向药这么多,不建议盲试!一次全面的基因检测,可以指导患者获得最精准的治疗方案,这么多靶向药,总有一个可用吧!新年基因检测福利大放送:②生存期不乐观时:对于一些癌友,可能医生的预估生存期不足3个月,并且经济条件也不好,这种情况,如果拿半个月等一个不确定的结果的话,就显得太冒险,所以不如直接进行盲试,把钱用在刀刃上,挑选概率最大的药进行尝试,“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一切看天意了。2.电场疗法2000年,以色列教授YoramPalti利用他在生物物理学的研究成果研究出一种全新的治疗实体肿瘤的技术,这种技术会消灭肿瘤细胞,同时对健康细胞没有任何副作用,这项黑科技的全称叫肿瘤治疗电场(TumorTreatingFields,简称电场疗法或者TTF)。像上图中这位患者,睡着觉就可以轻松治疗肺癌?这是一种需要量身定做的可穿戴设备,英文名字叫Optune,作为一种轻便的可穿戴设备,Optune不影响患者睡觉、聊天、带孩子、甚至工作。肿瘤治疗电场属于新时代的黑科技。因为癌细胞与正常的细胞在分裂速度上有区别,理论上可以通过控制电场的频率,来精确扰乱癌细胞的分裂,而对正常细胞不造成影响。目前,美国已经批准TTF用药脑胶质瘤的一线治疗。除此之外,电场治疗在其他癌症治疗领域也收获颇丰,包括肺癌、卵巢癌、胰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瑞士温特图医院癌症中心的医学肿瘤学主任MiklosPless在2010年欧洲医学肿瘤协会(ESMO)上发表了重要数据:在瑞士的四个中心进行一项单臂二期临床研究,招募了42名患有局部晚期和转移性的NSCLC(IIIb-IV期)患者,这些患者先前化疗失败,每天接受TTF治疗12个小时,并联合使用培美曲塞(爱宁达,礼来公司),直到病情恶化。结果显示:接受TTF联合培美曲塞治疗组相比单独培美曲塞治疗平均存活时间为13.8vs8.3个月 联合治疗一年生存率为57%,单独培美曲塞治疗只有30% 当TTF联合培美曲塞治疗,无进展的存活时间增加了一倍多,达到了22-28周,单独培美曲塞治疗仅为12周!唯一报告的TTF治疗不良反应是在治疗位轻微到中度的皮肤刺激。2018年12月28日,TTF疗法已经正式用于治疗首位香港脑胶质瘤患者,正式登陆香港,全球肿瘤医生网可以协助国内癌症患者联系香港或美国,进行TTF治疗,致电。3.古巴肺癌疫苗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已经知道,古巴有一种非小细胞肺癌疫苗可以延长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并且,有一些正在接受肺癌疫苗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已经回到了正常的生活!古巴肺癌疫苗可以通过激发免疫系统产生一种抗体,绑定和去除癌细胞生长所必需的表皮生长因子(EGF),从而有效减缓肿瘤进展。目前,肺癌疫苗已经在古巴、秘鲁等地批准临床使用多年,美国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这个肺癌疫苗也不是所有患者都能用的,要求是已经采用手术、化疗、放疗或者靶向治疗等将病情控制住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能有脑转移,不能有胸水、腹水、心包积液等,需要患者将病历资料发送给古巴的医生,评估通过之后,才能获得购买资格。但是,患者必选要清楚的是古巴肺癌疫苗是控制肺癌继续进展速度的疫苗而不是治愈肺癌的疫苗。目前,古巴科学家已经研制成功两代疫苗,分别是Vaxira和CIMAvax,两代疫苗价格一样,具体使用哪种,需古巴医生决定,但是,每次只能购买半年的用量。据估计第一年的药价需10多万人民币,后续治疗会越来越少。古巴肺癌疫苗咨询及购买请致电全球肿瘤医生网。4.质子治疗质子治疗是放疗技术的一种,但与世人所知的放疗有所不同的是照射线不同,质子治疗采用的是质子线,也就是通过一些机器从氢原子中分离出来质子,然后再发射出去,集中照射到肿瘤部位,达到杀伤肿瘤的目的。普通放疗采用的是X射线,由于X射线有辐射,照射过程中在对达肿瘤之前的皮肤及肿瘤周边、后方的组织会有很严重的损害,如果控制不好剂量,放疗带来的副作用可能会威胁生命。质子线照射有一个特别的机制,可以形成布拉格峰。如同放烟花一样,质子线从离开加速器到肿瘤之前,几乎不会释放能量,到达肿瘤才一下释放全部的能量,在肿瘤部位“爆炸”,肿瘤后面也不会有残余的能量照射,没有遭受损害。因此,质子治疗被誉为“肿瘤治疗神器”。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是质子治疗绝对是“高配版”放疗,放疗中的法拉利,已被全世界认可。质子治疗适用于各种实体瘤。对于没有全身转移,病灶小于3个的实体瘤质子治疗都适用,不分癌种,只要是实体瘤就可以。换句话说,只要医生建议或评估可以采用放疗治疗,这样的患者都可以选择质子治疗。55岁男性,无明显诱因出现走路左偏,左侧上肢抽搐,发作时意识清醒,持续时间约1-2分钟,可自行缓解。PET-CT显示:左肺上叶尖后段肺癌 并右侧顶叶脑转移,在全麻下行“脑转移瘤切除术”,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病理检测无基因突变,术后行化疗2周期,后拟行手术治疗,因肺部肿瘤靠近大血管,不能手术,经专家会诊,行质子放射治疗。质子治疗一个月后,肿瘤体积缩小65%。质子治疗前后对比CT5.细胞免疫治疗3年前,细胞免疫治疗曾因魏则西事件被推至风口浪尖,在国内销声匿迹。但是,一个社会事件不能阻挡科学的发展,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强势回归。2017年8月,FDA批准诺华的CAR-T疗法Kymriah(tisagenlecleucel)上市,用于治疗罹患B细胞前体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且病情难治或出现两次及以上复发的25岁以下患者,这是人类历史上批准的首款CAR-T疗法。紧接着,2个月后,FDA宣布批准了KitePharma公司开发的用于治疗特定类型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的CAR-T疗法Yescarta(axicabtageneciloleucel)上市。这两项都是获批治疗血液癌症的,针对实体瘤的细胞免疫治疗技术正在全球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细胞免疫疗法治疗流程是这样的用先进的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患者自体外周单核细胞。在GMP实验室里,分离单个核细胞置于培养瓶中,加入培养液和细胞因子刺激免疫细胞使其活化增殖,同时对树突状细胞进行处理,加入抗原或者通过基因工程修饰,与免疫细胞共培养,提高免疫细胞具有识别杀伤肿瘤的能力。经过7~14天细胞培养,细胞数增至原有数量的几百到上千倍,免疫杀伤能力增加20~100倍。回收免疫细胞,在GMP实验室进行质量检测。质检合格的免疫细胞方可给患者回输。细胞免疫治疗的目的是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而对抗癌细胞,但由于整体治疗费较高,患者仍然需要谨慎选择!结合正规治疗,可考虑作为辅助治疗,提高身体免疫力。

  近期我国抗肿瘤药物研究取得新突破。记者17日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悉,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1类新药ASK120067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临床试验批件,获批进入临床研究。这款药物由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丁健院士和耿美玉研究员团队、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丁克教授团队和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共同开发,有望开发成为有效克服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药物。据了解,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总数的85%以上,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目前已上市的第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耐药问题较为突出,其中EGFRT790M突变是最常见的耐药原因。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共同研发的这款药物是靶向设计合成的第三代EGFR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EGFR耐药突变,抑制多种含EGFR突变的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促进细胞发生凋亡 而对野生型EGFR抑制活性较弱,表现出良好选择性。在动物实验中,该产品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可显著抑制多种含EGFR突变的肿瘤细胞的体内生长,还可有效抑制含有EGFRT790M突变的患者原代肿瘤组织在裸小鼠模型中的生长。在抗肿瘤药物研究领域,以前我国只能跟跑或者模仿国际技术,现如今我国部分研究成果可以与国际领先水平比肩而行。在个性化研究方面,我国已与世界同步开展研究,并争取一定的引领性。丁健表示,该产品生物标志物明确,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代谢特征,因而具有良好成药前景。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获得性耐药的问题。虽然目前已经发现了许多获得性耐药的驱动因素,但在治疗过程中导致肿瘤进化的潜在分子机制还不完全了解,治疗在多大程度上通过促进突变过程积极推动肿瘤的发展尚不明确。因此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HidekoIsozaki和AmmalAbbasi等科学家发表了一篇名为《APOBEC3Adrivesacquiredresistancetotargetedtherapiesinnon-smallcelllungcancer》的文章,文中作者研究了在NSCLC靶向治疗期间,是否有特定的突变机制驱动肺癌的基因组进化。结果表明靶向治疗诱导胞苷脱氨酶APOBEC3A(A3A)突变可能促进非小细胞肺癌获得性耐药的发展。作者在研究中发现,临床常用的肺癌靶向治疗诱导A3A的表达,导致耐药癌细胞持续发生突变。诱导A3A可以促进了药物治疗细胞中双链DNA断裂(DSBs)的形成,从而导致耐药细胞进化过程中的染色体不稳定性,如拷贝数改变和结构变异。通过基因缺失或RNAi介导的抑制来预防治疗诱导的A3A突变可以延缓耐药的出现。因此,靶向治疗诱导A3A突变可能促进非小细胞肺癌获得性耐药的发展。抑制A3A的表达或酶活性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以预防或延迟获得性耐药的肺癌靶向治疗。因此靶向治疗诱导A3A突变可能促进非小细胞肺癌获得性耐药的发展。抑制A3A的表达或酶活性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以预防或延迟获得性耐药的肺癌靶向治疗。在DNA双链损伤形成时,H2AX的Ser139位点会被迅速磷酸化,从而形成γH2AX,γH2AX可以作为双链修复的标志物。文章中作者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利用ECHORevolve正倒置一体荧光显微镜进行免疫荧光观察。在奥希替尼治疗2周后,我们观察到PC9细胞中组蛋白变体H2AX的Ser139磷酸化水平升高(图1),说明TKI诱导的A3A突变导致基因组不稳定,促进耐药克隆的进化。将γH2AX映射到TKI处理的PC9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上显示,γH2AX最显著地定位于一个恢复细胞分裂并处于G2期的细胞亚群(图2),因此,TKI治疗诱导增殖耐药细胞中A3A催化的基因组损伤。▲图1:用1μM奥希替尼处理PC9细胞0或14天,用γH2AX染色以量化DNA损伤。NT,没有处理;比例尺=70μm。▲图2:左图是用1μM奥希替尼处理PC9细胞14天,用EdU/DAPI染色以分辨细胞周期,代表G1、S、G2细胞 比例尺=10μm。右图是EdU细胞周期试验的散点图,用γH2AX定量DNA损伤。NT:未处理。作者的研究结果表明,TKI治疗后APOBEC突变信号的获取可能指示了耐药克隆的进化路径,并提供了一种新的机制,通过该机制,靶向治疗可能在治疗期间无意中增加了癌细胞的适应性突变。因此,阻止A3A的表达或酶活性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以预防或延迟获得性耐药的肺癌靶向治疗。参考文献:HIsozaki,AbbasiA,NikpourN,etal.APOBEC3Adrivesacquiredresistancetotargetedtherapiesinnon-smallcelllungcancer.2021.DOI:10.1101/2021.01.20.426852RevolveGen2正倒置一体电动荧光显微镜新一代Revolve正倒置一体电动荧光显微镜,拥有流行的触屏操控方式,配备智能荧光成像系统,将Z-Stacking全景深成像和DHR数字处理功能有机联合,提升分辨率告别照片模糊,为您打造全新的成像体验。

  肺癌是最具侵略性的肿瘤类型之一,根据致癌因素对病人进行分层的靶向治疗会显著改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1】。然而在NSCLC中最常见的肺腺癌中有25-40%的病例中找不到具体的致癌驱动因素【2】。为了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致癌驱动因素进行进一步地探究,2021年11月24日,日本国家癌症中心东医院KoichiGoto研究组与SusumuS.Kobayashi研究组合作发文题为TheCLIP1-LTKfusionisanoncogenicdriverinnon-small-celllungcancer,揭开了非小细胞癌肺癌新驱动因素CLIP1-LTK融合蛋白,并发现了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的药物参考。致癌驱动因素的发现会揭示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机制,比如在76%的肺腺癌样本中受体酪氨酸激酶-RAS-RAF通路会出现体细胞致癌驱动突变【3】。而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可以帮助发现非小细胞肺癌中其他的致癌驱动因素,比如CD74-NRG1蛋白融合【4】。而基于这些研究响应开发出来的激酶抑制剂会对病人的治疗策略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2013年,作者们构建了多机构联合的肺癌基因组筛查平台LC-SCRUM-Asia,该平台可以识别肺癌的致癌驱动因素,并在临床开发分子靶向治疗。作者们希望利用该平台寻找目前无法治疗的NSCLC患者中的致癌驱动因素。为了对新的致癌驱动融合基因进行鉴定,作者们对目前LC-SCRUM-Asia平台中目前成因未知的病人样本进行了全转录组测序分析(Whole-transcriptomesequencing,WTS),从中鉴定发现了一个符合阅读框的转录本:位于染色体12q24的CLIP1以及位于15q15位置的LTK融合转录本(图1)。LTK和ALK构成受体酪氨酸激酶的ALK/LTK亚家族,而CLIP1是微管末端跟踪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图1CLIP1-LTK融合蛋白结构域示意图随后,作者们想知道该融合蛋白与肺癌之间的关系,所以对LC-SCRUM-Asia平台中所有572个肺癌样本都进行了检测,发现其中有两个病人表现出CLIP1-LTK融合转录本阳性的特征,占NSCLC病人比例的0.4%,并且这两个病人体内没有其他已知的致癌驱动因素。该结果说明CLIP1-LTK融合转录本的出现可能是NSCLC的特征性致癌原因。CLIP1-LTK融合蛋白中具有coiled-coil结构域,该结构域会协助蛋白质的二聚化,因此作者们想知道该融合蛋白是否会形成二聚体从而组成性地激活LTK的激酶活性。通过CLIP1、LTK以及CLIP1-LTK分别在细胞中进行瞬时转染,作者们对LTK的磷酸化水平进行检测,发现与其他组别相比CLIP1-LTK的转染显著增加LTK的磷酸化水平,也就是说在融合蛋白存在的情况下LTK具有更高的激酶活性。随后,作者们找到了CLIP1-LTK融合蛋白中的激酶活性缺失突变位点,该结果进一步地确认了CLIP1-LTK是组成性激活的。另外,作者们也对CLIP1-LTK融合蛋白的定位进行检测,发现CLIP1-LTK融合蛋白与LTK本身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模式不同,由于该融合蛋白缺乏LTK的跨膜结构域,所以CLIP1-LTK融合蛋白主要定位在胞质之中。进一步地,通过对细胞进行表型分析,作者们发现瞬时转染CLIP1-LTK融合蛋白的细胞会表现出圆形的细胞形态,同时细胞之间也会缺乏接触抑制,这些结果说明CLIP1-LTK融合蛋白使得细胞具有转移特征。为了证实CLIP1-LTK融合蛋白在体内的转移活性,作者们将体外培养的细胞移植到裸鼠的体侧(图2),发现只有CLIP1-LTK融合蛋白会导致肿瘤产生因因而是致癌驱动因素,并且该融合蛋白发挥作用依赖于其激酶活性。图2CLIP1-LTK融合蛋白会导致肿瘤产生以上的结果表明,CLIP1-LTK融合蛋白可能会是NSCLC病人体内的潜在治疗靶标。所以作者们首先对CLIP1-LTK融合蛋白转染的细胞中施用了一些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或正在研究酪氨酸受体激酶抑制剂,发现其中Lorlatinib的处理会显著降低肿瘤细胞的生长。进一步地,作者们对病人进行Lorlatinib100mg每天的常规剂量进行临床治疗,发现CLIP1-LTK融合蛋白激酶活性受到抑制,同时肿瘤的生长也会受到抑制(图3)。图3CLIP1-LTK融合蛋白分型的NSCLC病人施用Lorlatinib会抑制肿瘤生长总的来说,该工作发现CLIP1-LTK融合蛋白是非小细胞肺癌新的致癌驱动因子,并表明激酶抑制剂Lorlatinib可以靶向该融合蛋白。未来将需要对CLIP1-LTK融合蛋白进行分子靶向抑制剂的临床开发,以及对该致癌驱动因素进行临床筛查和验证。原文链接: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与致死率都在不断提高,使其持续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严重的癌症类型之一。其中70%-80%的患者被确诊为非小细胞癌,并且已经进入转移期。尽管目前的诊断与治疗技术已经突飞猛进,许多肺癌仍旧在后期才得以发现。鉴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严重性,寻找更加有效地癌症相关生物标记显得十分重要。ID是一类抑制DNA结合/分化的转录因子,ID蛋白能够二聚化并结合调节性的E蛋白来抑制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之前的研究已经发现在各类癌细胞类型中有ID家族蛋白的高度表达,然而ID蛋白在癌细胞中过表达的具体作用目前并不清楚。针对这一问题,来自大学李小军教授课题组研究了ID3基因在A549癌细胞系中的过表达的生理意义,相关结果发表在《naturegenetherapy》杂志上。首先,作者向A549细胞系中转入了ID3基因,检测发现:相比于对照组,加入ID3后会引起细胞的大量死亡 而在其基础上又转入ID3-miRNA之后这一效应及受到了抑制。这一结果说明ID3能够促进细胞的凋亡。之后,为了检测ID3对癌细胞迁移的影响,作者设计了一个伤愈实验,即在细胞皿中铺一层A549细胞,待细胞长满后将部分区域人为划破,留出一片空白区域。36hr后观察细胞向这一区域移动的程度。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可以轻易地向这一区域迁移,而ID3过表达的细胞其迁移能力受到了明显抑制。这一实验说明ID3能够抑制A549细胞系的迁移能力。为了证明这一现象在体内是否有相同效应,作者将对照组与ID3过表达组的A549细胞注入裸鼠体内,并观察期肿瘤增长情况。结果显示,ID3过表达的A549细胞在体内的成瘤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实验结果说明ID3的过表达能够抑制肿瘤的体内生长。综上,作者认为他们发现了ID3抑制肿瘤的作用机理,并且可以成为用于诊断与治疗肿瘤恶化的靶点分子。

  化疗/靶向治疗是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然而化疗/靶向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部分患者对化疗/靶向治疗没有响应,而该情况对治疗没有益处,甚至造成无法逆转的身体损伤。目前,尚无临床指南指导医生在治疗前评估化疗/靶向治疗效果,导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体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基于治疗前预测手段缺失的情况,开展非小细胞肺癌化疗/靶向治疗疗效预测对个性化医疗具有临床意义。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高欣团队与山东省肿瘤医院合作,探究治疗前医学影像信息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靶向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该研究入组了322例接受一线化疗、靶向治疗或二者联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肿瘤响应组152人,肿瘤无响应组170人,收集了患者的肺部CT影像数据及临床资料(年龄,血清标记物等)。科研人员利用肿瘤原发灶CT影像,借助影像组学方法及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预测模型。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区域的影像学特征具有独立预测化疗/靶向治疗效果的能力,并且融合上述特征构建的模型预测精度达到0.746(如图所示),实现了目前已报道的精度最高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靶向治疗疗效预测。该研究探索并验证了肿瘤区域影像信息(CT)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靶向治疗效果的预测能力,构建了非小细胞肺癌化疗/靶向治疗疗效预测模型,为临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uropeanRadiology上。论文链接

  肺癌是生存率最低的癌症之一,更让人沮丧的是在过去四十年中,尽管癌症患者的总生存率提高了2倍多,但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几乎没有提高。目前仅有5%的肺癌患者生存期超过10年。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之一是业界缺乏针对肺癌的治疗靶点,但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们可能改变这一现状。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总病例的85%。NSCLC依据病理学被细分为4类:肺腺癌(LUAD),肺鳞状细胞癌(LUSC),大细胞癌和未分化的NSCLC。鳞状细胞癌占所有NSCLC病例的25%至30%。在细胞水平上,LUAD倾向于起源于肺中的分泌性上皮细胞,而LUSC通常起源于位于主要和中央气道中的基底细胞。在分子水平上,已知LUAD具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V-Ki-Ras2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致癌基因同源物(KRAS)和间变性淋巴瘤受体酪氨酸激酶(ALK)的突变。而LUSC,有70-80%的患者存在性别决定区Y(SRY)-Box2(SOX2)的扩增。与LUAD不同的是,目前尚无针对LUSC的确认治疗靶点,所以铂类化疗仍然是LUSC的一线治疗方法。在一项研究中,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在LUSC中,一种名为BCL11A的蛋白高度表达。BCL11A非生理水平的高表达在小鼠模型或细胞培养中促进鳞状样表型,而对其敲除后,则消除了异种移植肿瘤的形成。研究者们进一步揭示了BCL11A受SOX2的转录调节,并且是其致癌功能所必需的。并最终确认抑制SETD8(一种受BCL11A和SOX2调控的转录因子),能够选择性地抑制LUSC生长,这使得SETD8成为一个潜在的LUSC治疗靶点。这一结果发表在近期的《NatureCommunication》上。文章中报道,研究者们首先通过分析癌症基因组谱(TCGA)中LUSC和LUAD转录因子表达的数据,发现BCL11A和SOX2,在LUSC中,而非LUAD中,特异性地高度表达。接下来研究者利用小发夹RNA(shRNA)技术敲除了LUSC细胞株中的BCL11A基因,在小鼠中发现LUSC细胞丧失了异种移植肿瘤形成的能力 同时在小鼠和由基底细胞(LUSC癌细胞的源头)3D培养的类器官中发现提高BCL11A表达水平,会带来气道细胞和组织的异常形态学改变,证明BCL11A基因是LUSC的癌基因。在另一方面,使用shRNA敲除SOX-2的LUSC细胞株也表现出类似的肿瘤形成能力的丧失,同时还伴有BCL11A基因表达水平的显著下降,而在这些细胞株中提高BCL11A的表达水平则部分改善了它们的肿瘤形成能力。这一结果说明BCL11A在SOX-2信号通路带来的转录因子改变中起到部分调节作用。进一步的染色质免疫沉淀序列分析和定量PCR分析证明BCL11A基因和SOX-2基因之间存在强直接调控关系,同时免疫共沉淀实验证明BCL11A蛋白和SOX-2蛋白之间存在直接相互作用。接下来,研究者们利用多西环素诱导shRNA敲除技术筛选BCL11A/SOX2信号通路的可能治疗靶点,发现敲除SETD8基因,特异性地影响LUSC细胞株的肿瘤形成能力。这显示SETD-8可能是一个LUSC的治疗靶点。SETD8是含有SET结构域家族的成员之一,能催化组蛋白H4Lys20的单甲基化,而组蛋白H4参与募集信号蛋白或染色质修饰。此外,SETD8在维持皮肤分化中起作用,并且在多种癌症类型中失调。最后小分子抑制剂NSC663284抑制SETD-8,可以选择性地杀死LUSC细胞株,并使LUSC细胞株对顺铂化疗更加敏感,证明了该靶点的潜力。该文章的第一作者,剑桥大学研究助理KyrenLazarus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揭示了这个难题(LUSC的分子机制和治疗靶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现在我们正在积极尝试制造新药物。”剑桥大学药理系讲师WalidKhaled博士文章的通讯作者,剑桥大学药理系讲师WalidKhaled博士说:“开发靶向疗法是改善患者治疗前景的一个真正机会。得益于英国癌症研究中心新药研发资助,我们正致力于开发小分子药物,特异性阻断LUSC细胞中的BCL11A,破坏BCL11A与其他蛋白质的关键相互作用。我们正与剑桥大学生物化学系和CRUKBeatson药物研发部门的同事密切合作,以期实现这一目标。”英国癌症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KarenVousden教授说:“确定潜在的可用药物靶点是精准医学之路早期的关键阶段。尽管这项工作离改善患者治疗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我们期待着观察这一发现如何沿着研发管线继续前进。”参考资料:[1].Scientistsdiscoverfirststeptowardsfindinganew,targetedlungcancertreatment.RetrievedAugust22,2018,[2].Khaled,etal.,(2018).BCL11AinteractswithSOX2tocontroltheexpressionofepigeneticregulatorsinlungsquamouscarcinoma.NatureCommunications,[3].squamous-cell-lung-cancer.RetrievedAugust22,2018[4].WalidKhaled.RetrievedAugust22,2018

  冬季时节,北方已开始供暖。上周辽宁省PM2.5爆表破1400的新闻刷爆朋友圈。PM2.51400是什么概念?就是伸手不见五指,“白天已懂夜的黑”,当然这么说可能有点夸张,不过你懂得。。。天空飘来五个字—东方饺子王!出门时的装备雾霾天,呼吸系统与环境接触频繁,且表面积较大,导致数百种大气颗粒物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其中大部分被人体吸入;再加上雾霾天气导致近地层紫外线减弱,容易使得空气中病菌的活性增强,细颗粒物会带着细菌、病毒来到呼吸系统的深处,造成感染,以至于雾霾增加了患肺癌的几率。肺癌,我国发病率、死亡率均位于第一的癌症,现在死亡率还在以每年4.45%的速度在上升。据北京市肿瘤防治办公室专家透露,10年间,北京市肺癌的发病率约增长了43%,肺癌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2014年的我国肺癌发病率为万分之五,死亡率是万分之四,位于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率之首。2015年11月是第十五个“全球肺癌关注月”,借此机会,小编盘点了近年来肺癌领域的重大研究进展。肺癌发病病因主要有吸烟、环境污染、职业接触、肺部慢性病以及遗传基因易感性等。肺癌大部分是被“气”出来的,烟气、装修污染、空气污染等“气”是致癌的主要因素,肺癌高危人群应及早进行筛查,并建议早诊、早治。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布科研文章“炎症因子CXCL13在环境污染引起肺癌中的关键作用”。肺癌筛查:1.分子基因检测医学期刊《柳叶刀》(TheLancet)上的研究报道了这一测算14个基因在癌组织中的活性的检测如何提高预后判断的准确性,从而有助于指导对最常见的肺癌形式--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的治疗。该新的分子检测能够更好地识别手术后的早期死亡高危患者,因此可以成为考虑采用早期化疗的更有效的指南。2.肿瘤突变检测10月27日,AgenaBioscience公司与DiatechPharmacogenetics公司联合宣布行动计划,推出在结肠癌、肺癌和黑色素瘤治疗中具有CE-IVD认证标志的肿瘤突变检测。3.肺癌低剂量CT筛查美国全国性肺癌筛查试验(NLST)的研究结果表明,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可使肺癌死亡率减少20%。低剂量CT的优点之一是它非常灵敏。尽管低剂量CT肺癌筛查能有效降低肺癌相关死亡率,但是这种筛查方法被“高假阳性率、过度诊断、辐射暴露和费用”等问题制约。今年8月,GE医疗宣布,该公司开发的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肺癌筛查方案(LCS)获得美国FDA批准,这也是FDA批准用于肺癌高危群体筛查的首个低剂量CT解决方案。此次批准同时也标志着FDA首次批准将CT设备用于疾病的筛查。4.FDGPET/CT、动态PET-CT和双能CT系统筛查研究证明FDGPET/CT在鉴别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然而,这种特异性在肺部感染率或肉芽肿性肺部疾病发生率特别高的地区显著降低(大约为40%),被认为是不可靠的技术。动态PET-CT或双能CT系统(DualEnergyCT)可能是更好地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有用工具,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是以确定阈值,规范筛查程序。5.肺癌生物标志物筛查生物标志物一般是指可供客观测定和评价的一个普通生理或病理或治疗过程中的某种特征性的生化指标,通过对它的测定可以获知机体当前所处的生物学进程。对肺癌生物标记物的检查可以实现对疾病的鉴别、早期诊断以及预防、治疗过程的监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生物标志物主要有肿瘤相关性抗原(CEA、SCC、CYFRA21-1、CA125等)、酶类(EGFR、NSE、GST-π 、AHH、端粒酶等)、分子生物标记物(p53、KRAS、p16)。当然,综合筛查方法(联合生物标志物和影像检查)可以实现足够高的统计功效、易获得、使用方便、无创性和高接受率、成本效益。6.肺癌呼吸诊断技术呼出气体中可以检出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浓度与肿瘤存在密切相关可直接获得被检测者的生理和非生理参数。肺癌气体标志物源于癌细胞和肿瘤微环境的代谢,常与自由基诱导脂质氧化相关。呼出气体中VOCs检测对于早期癌症检测有显著潜力,可用于肺癌复发监测。7.肺癌血液检测技术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发布,通过识别脱氧核糖核酸(DNA)中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变异特征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癌症。这种新开发的血液检测技术在实验中能实现对肺癌的更高效诊断,且整个检测过程比传统方法更简单、成本更低廉,如投入使用将有助于癌症预防和治疗。8.液体活检以血液cfDNA为检测对象的液态活检具有的优势:样品的收集是无创或微创;可以随时采样,做到病灶相关Biomarker的实时掌握,解决了肿瘤时间维度上的异质性;血液内的cfDNA能综合地反应肿瘤整体情况,排除空间上的异质性。免疫细胞治疗1.PD-1/PD-L1百时美施贵宝(BMS)公司PD-1免疫疗法Opdivo(nivolumab)获欧盟批准,用于既往已治疗过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鳞状(SQ)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此次批准,标志着Opdivo成为过去10多年来,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NSCLC)领域的首个重大治疗进展,该药同时也成为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在既往已治疗转移性SQ-NSCLC群体中展现出总生存(OS)利益的PD-1免疫疗法。FDA批准Agilent旗下公司Dako的新型伴随诊断技术用于默克公司的非小细胞肺癌肺癌检测。PD-L1IHC22C3pharmDx的伴随诊断技术通常被用于确定恶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否对默克公司的抗PD-1疗法Keytruda(pembrolizumab)有反应,该疗法目前已经得到FDA批准用于治疗肿瘤细胞表达PD-L1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及疾病恶化或进行铂化疗后的患者。肺癌的靶向治疗1.ID蛋白ID是一类抑制DNA结合/分化的转录因子,ID蛋白能够二聚化并结合调节性的E蛋白来抑制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之前的研究已经发现在各类癌细胞类型中有ID家族蛋白的高度表达,然而ID蛋白在癌细胞中过表达的具体作用目前并不清楚。针对这一问题,来自大学李小军教授课题组研究了ID3基因在A549癌细胞系中的过表达的生理意义,相关结果发表在《naturegenetherapy》杂志上。作者认为他们发现了ID3抑制肿瘤的作用机理,并且可以成为用于诊断与治疗肿瘤恶化的靶点分子。2.HM61713勃林格殷格翰与韩美制药宣布了一项排他性许可合作协议,既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阳性肺癌治疗的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药物HM61713的开发和全球商品化权利。HM61713是一种新型第三代具有口服活性的、不可逆的、选择性的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络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这种化合物目前处于II期临床开发阶段,研究在对既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药物已产生耐药性且携带T790M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开展,计划于2016年启动的III期试验。3.IressaFDA批准Iressa作为孤儿药,指定用于EGFR突变阳性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Iressa是一种激酶抑制剂,而激酶可以促进具有EGFR突变的癌细胞发育。这种抑制剂可以用于治疗表达了EGFR突变的绝大多数肿瘤类型(外显子19缺失或者外显子21L858R替换突变)。therascreenEGFRRGQPCR试剂盒被同时批准,其可以用来检测确定肿瘤患者是否具有EGFR基因突变,以确定哪些患者可以使用Iressa进行治疗。“Iressa提供了另一种肺癌患者一线治疗的有效选择。这个批准为癌症治疗的靶向疗法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FDA药物评价和研究中心,血液和免疫产品办公室主任RichardPazdur博士这样说道。肺癌预防想要预防肺癌就一定要有好的生活习惯。比如生活作息时间要有规律,保持充足睡眠和好的心态,戒烟戒酒,积极参加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同时,要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以利于肺部细胞的营养,同时要多喝水,特别是常处于吸烟环境的人更要多喝水,可加速排出体内有害物质。要尽量远离烟雾、氡气、汽车尾气、雾霾、厨房油烟等有害气体。如果无法避免接触这些气体,请带好口罩防护,并及时洗脸、漱口、清理鼻腔,有利于洗掉微小颗粒。

  “从去年开始GE医疗就在放疗领域频频布局,尤其是在今年与医科达、RaySearch以及安科锐达成合作。每一步彰显了公司在整个放疗领域深入布局的寓意,目前“GPS”三大厂商都不断在放疗领域布局,可以说三家企业的竞争已蔓延到放疗领域,而GE医疗在该领域已与三大放疗巨头其中的两家达成合作,未来值得期待。近日,GE医疗和安科锐(Accuray)正式宣布,他们已签署一项全球商业合作协议,旨在提供解决方案,使全球更多的医疗团队能够在治疗过程的每个阶段定制患者的护理。双方此次合作,早期将侧重于肺癌和脑癌治疗方面的挑战,重点是早期发现(功能诊断),以更好地为治疗规划、决策提供信息 以及有针对性的精确治疗。此外,GE医疗还将和安科锐将寻求推动数字化和互操作性,旨在建立癌症护理途径解决方案并简化放射肿瘤学的工作流程。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年来GE医疗在放疗领域开始不断加码,从去年开始就已与多家放疗企业合作,包括今年上半年与全球放疗巨头医科达合作;此次再与安科锐合作,进一步彰显了公司在整个放疗领域深入布局的寓意。除此之外,GE医疗近期还确立了分拆后的业务板块和区域市场。01强强联合,加大布局放疗放疗作为目前癌症的主要治疗方式,是利用放射线杀死癌细胞使肿瘤缩小或消失,用于消灭和根治局部原发肿瘤或孤立的转移性病灶。而在放疗计划制定和诊疗过程中,精准影像是确定肿瘤大小、形状、特征以及区分健康组织的基础;提供更为精确的放疗剂量需要先进的患者摆位、内部器官运动;这对于使临床医生能够自信地诊断和治疗早期癌症同样重要。此次GE医疗与安科锐公司合作,旨在提供解决方案,使全球更多的医疗团队能够在治疗过程的每个阶段定制患者的护理。两家公司将提供全面的产品,将GEHealthcare的精密诊断工具和安科锐公司的创新放射治疗交付能力相结合,以推进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并帮助癌症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通过将GE医疗的成像解决方案和安科锐放射治疗技术相结合,以改善癌症护理领域的诊断和治疗。该合作早期将侧重于解决肺癌和脑癌治疗方面的挑战,重点是早期发现(功能诊断),以更好地为治疗规划、决策提供信息 以及有针对性的精确治疗。此外,GE医疗集团和安科锐将寻求推动数字化和互操作性,因为医疗保健系统希望建立癌症护理途径解决方案并简化放射肿瘤学的工作流程。安科锐RadixactGE医疗集团成像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anMakela表示:“个性化医疗需要诊断和交付的精确性,随着我们继续构建我们的肿瘤学产品以帮助实现更精确,更互联和富有同情心的护理,我们致力于通过我们的一套诊断技术来帮助癌症护理提供者占据上风,这些技术有助于提高检测以及临床和运营效率。面对复杂的诊断,我们努力进行第一个图像计数,以帮助缩短从诊断到治疗的窗口。我们很高兴有机会与安科锐合作,并扩大对我们先进成像工具的访问,因为我们的目标是提供早期诊断和更好治疗方案的途径。SuzanneWinter安科锐总裁兼首席执行官SuzanneWinter表示:“放射治疗社区正在通过技术进步重新定义个性化医疗,从而改善从诊断到生存的癌症护理连续体。对于安科锐来说,这涉及持续关注治疗计划和临床技术的创新,以帮助确保医疗团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最精确的放射治疗。“SuzanneWinter还表示:“预计到2022年,将有超过100万美国癌症患者接受放射治疗。这一统计数据凸显了我们与全球医疗保健领导者GEHealthcare合作的重要性,GEHealthcare致力于创造一流的肿瘤学解决方案,提高我们解决方案的可见性,并最终为更多人提供可能挽救生命的放射治疗。02三大放疗巨头,合作其二据了解,安科锐成立于1990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桑尼维尔,在世界多地都有分支机构。公司于2007年在特拉华州重新注册成立,是一家设计、开发和销售肿瘤放射系统的医疗器械公司,涵盖放射外科、立体定向身体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影像引导放射治疗和适应放射治疗等多个方面。主要生产精准放疗领域的射波刀手术系统CyberKnife以及TomoTherapy螺旋断层放疗系统,公司于2007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与瓦里安、医科达一起被称作全球放疗领域三巨头。此次GE医疗与安科锐合作,双方致力于提供具有标准互操作性和接口设计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将允许与任何供应商的系统集成,为客户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该协议允许各方继续与其他技术合作,此次合作将扩大两家公司的覆盖范围,使两家公司能够获得从诊断到治疗的精确,准确和创新的解决方案。与医科达合作而在放疗领域,GE医疗近两年不断深化其在放疗领域的布局,除了与安科锐的合作之外,在这之前公司还与三巨头之一的医科达达成合作。双方在放射肿瘤学领域签署了一份商业合作协议,共同为全球范围的医疗机构提供从诊断到治疗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以满足癌症患者的放射治疗需求。收购Zionexa也就是说,GE医疗目前在放疗领域全球三巨头中已与其中两家达成合作。另外公司还通过收购与合作不断布局,比如2021年5月,GE医疗宣布收购总部位于法国的私营企业Zionexa,获得了显像剂Cerianna(氟雌二醇F-18)。Cerianna是用作活检的辅助手段,用于检测雌激素受体(ER)阳性病变有助于为复发性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选择提供信息。与NorthStar合作2021年8月,GE医疗与美国核医学技术公司NorthStar签署协议,GE医疗的制药诊断部门将协助开发和分销用于NorthStar医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碘123(I-123),以帮助诊断甲状腺癌。据悉,碘化物I-123(作为碘化钠I-123)是碘的放射性同位素,是放射性药物中的主要产品,在核医学中经常用作诊断甲状腺生理异常(包括甲状腺癌)的成熟标准。与放疗软件巨头RaySearch合作2022年5月,GE医疗与放疗软件巨头RaySearch达成协议,合作开发一种新的放射治疗模拟和治疗计划工作流程解决方案。目标是将RaySearch的高级治疗计划系统RayStation与GE医疗的多模态(CT/MR/分子成像)系统结合起来,让癌症治疗更快,更精确。除此之外,近期GE医疗还推出了其全新的全数字Omni平台下的第一款PET/CT:OmniLegend,搭载全新数字BGO(dBGO)探测器,旨在提高检查效率、增强患者体验、并增强诊断信心。03分拆最新进展从2021年11月9日宣布分拆为三家上市公司开始,GE医疗分拆上市逐步有序进行,今年7月18日GE公布三家独立后的公司名称及品牌标识。9月12日GE公布独立后的GE医疗董事会成员名单,并确认2023年1月第一周的目标分拆时间。美当地时间10月11日,GE又公布了其分拆医疗部门的最新进展,其已向美国证监会提交了一份10号表格的登记声明。文件中详细介绍了有关GE医疗的业务和战略概述,历史财务信息,竞争优势等详细信息。此次还着重强调了GE医疗的战略方向。四大业务部门公司将分为四个业务部门,与其所服务的行业保持一致:成像:包括CT、MRI、分子成像、X射线、女性健康、图像引导疗法、企业成像软件、服务能力和数字解决方案;超声:包括控制器和探头、掌上超声、术中成像设备和可视化软件;患者护理解决方案:包括患者监护、麻醉和呼吸护理、心脏病学诊断以及母婴护理;医药诊断:包括造影剂和放射性药物。未来战略将推动行业领先的精密创新,为患者和客户提供更好的结果,并通过数字化医疗保健带来重大机遇 将诊断、治疗和监测方面的护理联系起来 并跨护理途径和护理地点提供服务。通过产品领导和商业执行加速增长。在强劲的全球和终端市场动态中,GE医疗计划投资于创新,追求严格的资本配置策略,并加强其商业执行力,以推动可持续增长。通过简化、更加分散的结构优化其运营模式,包括将其业务模式定制为医疗保健领域的独立领导者,利用精益原则,并继续培养其以目标为导向、以行动为导向的文化。另外,GE医疗将在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上市,股票代码为GEHC。公司计划将至少80.1%的GEHealthCare的普通股分配给GE的股东,并保留19.9%的股份。PeterArduiniGE医疗集团首席执行官PeterArduini表示:“对于GE医疗团队来说,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一天,他们致力于创造一个医疗保健没有限制的世界。我们相信,我们有一条清晰的道路,可以为客户及其患者提供精准创新,同时加速增长并优化我们作为一家独立公司的业务。

  国际上“叫嚣”了3个月的“超级细菌”终于在中国内地现身。10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称,目前该中心已检出三株DNM-1基因阳性细菌。这也是中国内地首次公布发现了“超级细菌”的感染病例。此前,我国香港地区曾公布发现相关感染病例。据了解,2010年,我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已覆盖170余家三级甲等医院。而据记者获悉,卫生部最近下发了《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推荐了替加环素、多粘菌素、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磷霉素等6类药物。相关行业研究员分析,这将利好于一些和抗生素相关的药企,如安科生物、海王生物、莱美药业等。两名患儿没出国记录自今年8月起,带有NDM-1耐药基因的“超级细菌”在英、美、加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传播,造成数百人感染。10月2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次发布消息称,近期该中心和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实验室,在对既往收集保存的菌株进行DNM-1耐药基因检测中,共检出三株DNM-1基因阳性细菌。其中,2株细菌为屎肠球菌由宁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菌株分离自该区某医院的两名新生儿粪便标本。这两个病例分别为3月8日与3月11日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某县级医院出生的婴儿,均为低体重儿。两名患儿均于出生后2~3日出现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症状,其中一名患儿还伴有缺氧表现,分别在住院治疗9天和14天后痊愈出院,目前两患儿健康状况良好。中国疾控中心指出,这两名患者并没有出国记录。此外,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室还检出了一例鲍曼不动杆菌,由福建省某医院送检,菌株分离自该医院的一名83岁的住院老年患者标本。该患者已经于6月11日死于肺癌晚期,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该患者病程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确。不会在普通人群中传播中国药理学会化疗药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周黎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超级细菌”主要在住院病人中引起感染,不会在社区的普通人群中广泛传播,无需恐慌。她同时表示,“细菌耐药性并不是新问题,在我国医院中,以往也曾发生过类似的现象,相关的防控工作,其实医院的传染科一直在做。”据新华社的报道,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负责人肖永红介绍,国外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某些临床疾病已经治愈的出院患者仍可携带DNM-1耐药基因细菌,但由于这类耐药菌多为条件致病菌或人体正常菌群细菌,它们通常不会在社区环境内普通人群中传播。目前,各国通常不建议对这类已出院的“健康”带菌者进行“积极的”抗菌治疗,防止应用高级别抗生素引起病例体内菌群失调,甚至由于高级别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演变出耐药性更强的菌株。专家表示,对这类带菌者,主要是在治愈原有疾病基础上,提高机体抵抗力。官方推荐6类药物为了防控耐药细菌,卫生部在全国建立耐药细菌监控网络,要求各地发现“超级细菌”要在12小时内报告。此外,在近日下发的《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中,卫生部还推荐了替加环素、多粘菌素、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磷霉素这6类药物。具体推荐的治疗方案包括:对于轻、中度感染,敏感药物单用即可,如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磷霉素等,也可以联合用药,无效患者可以选用替加环素、多粘菌素 对于重度感染,根据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选择敏感或相对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周黎明表示,卫生部推荐的药,是对细菌耐药性相对较低的药物,但对每一个病例来说,还需要医院根据个体差异来决定用药。在分析“超级细菌”现身国内这一事件对国内企业的影响时,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表示,将利好于一些和抗生素相关的药企,如安科生物、海王生物、莱美药业等。“另外,受到利好影响的公司还包括双鹭药业及华神集团等基因抗体药物公司,科华生物、达安基因等基因检测服务公司,新华医疗等消毒医疗器械公司,以及海正药业及华海药业等原料药公司。”郭凡礼指出。中国攻关“超级细菌”国家卫生部在近日发布的“专家解读耐药细菌知识”中称,抗菌药物替代产品,如抗菌多肽、噬菌体等,大多仍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离临床应用还很遥远。“之所以称其‘超级’,正是因为在临床应用上暂时还没有特效药。”周黎明说。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办公室徐小姐指出,上海药物研究所已经成立了“抗NDM-1药物研究联合攻关小组”,重点开展“超级细菌靶标确证及感染机制研究”、“抗超级细菌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抗超级细菌化合物的设计与筛选”和“大规模化合物样品的合成”的研究。徐小姐告诉记者“但是这个研究也刚刚启动不久,具体什么时候会有成果尚不清楚。”

  仪器信息网讯近日,《中国抗生素杂志》主编刘昌孝院士发表主编专论《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关注疫情防控药物研发》,基于当前疫情的发展,刘昌孝院士团队在专论中对冠状病毒与新型冠状病毒发生发展的认识、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性、疫苗预防、治疗药物应用和治疗药物研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评价。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治疗药物研发的考虑,文中强调基于临床疗效做好老药新用,即过去用于治疗冠状病毒肺炎(如SARS治疗)的干扰素、利巴韦林、以及亲环蛋白抑制剂有一定的选择可能性,这些药物已获批上市,用于不同病毒感染的治疗,因此其在人体内的代谢特征,使用剂量,潜在疗效及副作用都很明确,但缺点在于这些疗法过去广谱,不能针对性地治疗冠状病毒,另外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目前给出的抗病毒药物正在或计划开展用于治疗新冠病毒肺炎,其中5个是已经批准上市的药物(治疗艾滋病3个,治疗流感药物2个),未批准上市而正在临床实验的在研新药物(IND1个)。瑞德西韦(remdesivir)的化学结构Science近日报道了remdesivir用于新冠病毒治疗的可能性,据报道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北京毒物药物研究所也在进行“老药”的抗冠状病毒作用研究。药物的开发公司Gilead正在与美国和中国的合作研究所进行沟通,讨论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的可能性。洛匹那韦(lopinavir)/利托那韦(ritonavir)片(克力芝,Aluvia)是AbbVieDeutschlandGmbH&Co.KG于2001年由欧盟首先批准上市的抗病毒药物,我国于2013年批准进口的。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克力芝)适用于与其它抗反转录病毒药物联合用药,治疗成人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感染。有关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用药经验主要来自于未接受过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基于艾滋病、丙肝、SARS和新型冠状病毒等的蛋白酶结构的相似性,艾滋病病毒蛋白酶抑制剂利托那韦片等抗病毒药物有望成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有效药物。国家卫健委等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的通知,其中抗病毒治疗方案推荐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为候选药物。其次,文中强调要发挥中药优势,医学观察期乏力伴有发热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可选择使用连花清瘟胶囊等中药。刘昌孝院士团队发表的论文在中医药应用方面提到,“中医药曾在SARS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针对此次疫情,国家卫健委中医药专家推荐,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在医学观察期乏力伴有发热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可选择使用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疏风解毒胶囊、防风通圣丸、血必注射液等中成药。”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就开展了连花清瘟抗冠状病毒SARS的研究,结果表明,连花清瘟胶囊抑制SARS-CoV病毒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0.09mg/毫升,其治疗指数为40.33,可明显抑制SARS病毒的复制。连花清瘟也是为数不多有证据表明具有抗SARS-CoV作用的中药之一。因此,连花清瘟颗粒在说明书中确切写明具有抑制SARS这一冠状病毒的作用。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正是以岭药业在2003年“非典”期间研发的中药新药,其治疗感冒、流感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大量实验、临床研究的证实。十多年来在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甲型流感、乙型流感、禽流感等一系列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屡屡发挥重要作用,已19次列入国家指南,“中药连花清瘟治疗流行性感冒研究”曾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因此,无论是感冒、流感,还是新冠肺炎,都可以服用连花清瘟进行防治。相关新闻可点击了解更多“抗击新冠疫情,仪器人在行动”专题相关仪器推荐:随着疫情的发展,对新冠病毒治疗推荐用药的色质谱相关分析及解决方案的需求或将增加,详情可点击相关仪器专场及解决方案了解更多: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专场相关解决方案专场:液相色谱仪器及相关解决方案专场:

  重点专项巡礼“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夫· 托尔斯泰的这句话用来类比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再合适不过,不同人的正常细胞是相似的,而癌细胞的异常蛋白却各有姿态。“肺癌患者中可能的细胞异常有很多种,单就EGFR这一种跨膜蛋白质的异常就有好多。”近日,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医学影像中心主任申宝忠教授就不久前发表在《科学》子刊《转化医学》上的论文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他表示,肿瘤的这种表达基因上的差别学术上称为“异质性”,除了患者个体的异质,空间异质(不同病灶、同一病灶的不同部位EGFR突变分型也不相同)、时间异质(不同时间EGFR突变分型存在动态变化)都使得实施靶向治疗前必须对肺癌细胞进行“摸底”。靠什么来“摸底”呢?之前的检测方法有取样检测等,有创、可重复性差,还难以实时跟踪。在国家973计划项目“肺癌在体分子分型的新型纳米分子成像探针基础研究”专项的支持下,申宝忠团队成功构建了一种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成像的分子探针——18F-MPG。这种探针能够像“木马”一样潜入癌变细胞中,寻找到位于胞内段的EGFR蛋白突变的酪氨酸激活域,并和它特异性结合。探针中18F衰变所形成的影像就能像进入“敌区”的情报员一样时刻报告癌细胞的“底细”。“利用PET分子成像技术,研究者们可以在活体状态下捕捉到该分子成像探针的结合位置、数量。”申宝忠教授说,有了探针,癌症的EGFR突变分型检测就此实现“无创、实时、动态、精准识别”。团队开展了75例肺癌临床受试者研究,可以从定量结果中明显看到,EGFR突变型肿瘤对探针的摄取明显高于EGFR野生型和二次突变耐药型肿瘤对探针的摄取程度。数据显示,用新发明的“木马”探针鉴别法,对肺癌细胞的鉴别准确率高达84.29%。此外,新探针还能抵达此前的鉴别方法无法抵达的“死角”。“肺癌最易颅内转移,依靠以前的旧探针难以进行颅内转移的诊断,而18F-MPG在正常脑组织内无摄取,在EGFR突变的转移瘤内高摄取。”申宝忠教授说,这一优势有助于对非小细胞肺癌进行精准分期。经过了探针的全方位摸底标记之后,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中哪些适合分子靶向药物,并可以被有效治疗,哪些不适合,治疗可能会无效,这个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就可以给出初步的预判。申宝忠教授解释:“在肺癌EGFR分型中,我们甄别出EGFR突变型患者是药物敏感型,这些患者使用对应的靶向治疗会更有可能治疗有效。而EGFR野生型和二次突变耐药型这两种患者是不建议使用易瑞沙、特罗凯等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临床治疗结果也验证了他们的预期:经过筛选的患者的症状客观缓解率为81.58%,而未经过筛选的患者仅有46.48%治疗有效果。前者的平均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为348天,后者的平均时间为183天。“癌细胞还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细胞,可能产生二次突变,治疗方法有效果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使得癌症细胞进行自身的调整,从而产生耐药性,治疗效果将大打折扣。”医科大学教授孙夕林说,这个时候了解癌细胞的动态,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8F-MPG探针可以用来指示患者是否产生耐药性。如果之前的探针吸收值很高,后来减低了,低于一定程度以下,那就意味着患者产生耐药,如果延续老方法,有效率仅为6.06%。“探针吸收的拐点是在提示我们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了。”申宝忠教授说。“我们的基于分子成像的分子分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方法和新技术。”申宝忠教授说,它将帮助肺癌的临床治疗实现精准的“诊”和“疗”。其中“诊”不仅仅告知患者患了肺癌,还告知患者患了何种肺癌,而对应的“疗”也可以具体各自开展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而获得最高效的治疗。“亚裔、女性、不吸烟者、腺癌(肺癌中的一种)患者中,肺癌细胞中存在EGFR突变的比率非常高。”申宝忠教授提醒,EGFR突变型肺癌并不是肺癌的全部,但在亚洲人中EGFR突变导致的肺癌占主导位置,其他的分型还在进一步摸索研究中,以期能够使“先诊后疗”的精准临床策略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安捷伦科技旗下子公司同时也是癌症诊断试剂的全球供应商Dako日前宣布在欧盟推出一项新的肺癌试验,该项试验可以通过识别非小细胞肺癌(以下简称NSCLC)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表达水平,从而提供非鳞状NSCLC患者在OPDIVO(Nivolumab)治疗下的生存获益情况。PD-L1IHC28-8靶向药物诊断产品,是由Dako公司和OPDIVO的制造商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共同开发的,曾被用来评估在一个叫做checkmate-057三期临床试验中的PD-L1表达水平。临床结果显示,与化疗相比,前期接受过OPDIVO治疗的晚期非鳞状NSCLC患者表现出了超强的整体生存获益。肺癌是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从历史上看,二线治疗的NSCLC患者的一年存活率约26%。安捷伦诊断和基因组学事业部总裁JacobThaysen说道:“免疫肿瘤学是癌症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很高兴看到安捷伦能够参与到其中,并通过PD-L1IHC28-8靶向药物诊断来给肿瘤学家提供相关信息,为其考虑是否给非鳞状NSCLC患者采用OPDIVO治疗提供重要参考。”Dako在与制药公司合作开发基于免疫组织化学的肿瘤治疗诊断产品领域堪称全球领导者。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和Dako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是致力打造美好世界的顶级实验室合作伙伴。安捷伦与全球100多个国家的客户进行合作,提供仪器、软件、服务和消耗品,产品可覆盖到整个实验室工作流程。在2015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为40.4亿美元,全球员工数约为12000人。安捷伦于2012年收购了旨在为癌症病人提供准确诊断并确定最有效治疗方案的全球知名试剂、仪器、软件和专业技术供应商Dako。

  成果名称用于肺癌早期诊断和手术疗效评估的快检便携设备单位名称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联系人刘军涛联系邮箱果成熟度□正在研发√已有样机□通过小试□通过中试□可以量产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技术入股√合作开发□其他成果简介:本项目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的优势,突破传统的研究方法,研制出用于肺癌肺癌早期诊断和手术疗效评估的快检便携设备。1)以纸作为基底,采用三电极体系(工作电极、对电极、参比电极),采用氨基化石墨烯/硫堇/纳米金混合纳米材料进行电及修饰,研制出用于肺癌标志物检测的直接免疫电化学检测纸芯片生物传感器。其主要指标如下:CEA/NSE最低检测限≤20pg/ml,检测时间≤15分钟,检测样品量≤100ul,质控样品准确率≥85%2)与企业合作进行设备设计和工程化制备,研制出2台工程化快检便携设备。其主要技术参数:尺寸:11cm× 7cm× 2.5cm;重量:122g3)与北京肿瘤医院医院运用上述新传感器和新设备合作开展了临床测试,分批完成100例大样本临床测试,线篇(其中SCI/EI论文11篇);申请公开/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1项)。应用前景:肺癌作为当今世界头号癌症杀手,每年因肺癌死亡的人数明显多于其他癌症。全球每年大约有120万人被诊断患有肺癌,中国每年约有40万人被确诊患有肺癌,近年来肺癌发病情况在全球范围内呈持续上升趋势并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情发现太晚、治疗不规范,是导致肺癌治疗疗效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有60%到70%的病人到医院确诊时多为晚期肺癌,只能姑息治疗,适当延长生命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肺癌标志物检测可以提高早期诊断效果,进而提高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这具有非常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项目研制的设备操作简单、价格廉价,可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相关成果具有良好的转化应用前景,其开发成功将产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高精尖产品,能够带动国产仪器的产业化示范和应用推广,为推动北京地区科学仪器设备产业的持续发展,发挥北京地区科学仪器设备在支撑北京市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促进科学仪器设备在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本项目研制的快检便携设备不仅可以在大医院应用,还可推广至广大一级、二级医疗机构,对疑似肺癌患者进行血清、痰液或胸腔积液的肺癌肿瘤标志物检查,提供高价值的诊断依据,且可减少转诊上级医院的频次,减缓大型医疗机构的就诊压力。其中,痰液检查为无创检查,减少患者痛苦,且可在门诊实时检测,对于痰液肿瘤标志物异常的高位患者,进行进一步或有创检查,做到有的放矢,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新设备还可用于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胸腔积液的检测,做到实时监测术后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协助判断病情,早期发现术后复发转移高位人群,对该人群加强术后辅助治疗,降低其复发转移率,提高生存期。本项目研制的快检便携设备,将在肺癌检测和术后疗效评估检测以及POCT(pointofcaretesting)现场诊断技术领域起到良好示范作用的技术影响。并且对材料修饰、生物免疫、器件设计制备、便携式仪器开发与应用等多技术的交叉融合集成创新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该技术不仅可用于肺癌检测检测和其它痕量标志物(如病原体、心血管疾病标志物、病毒)的检测,还可拓展应用于环境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等众多领域,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本项目发表论文18篇(其中SCI/EI论文11篇);申请公开/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1项)。

  经3年多临床攻关,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海泉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发明了一种能快速准确检测携带“ALK融合基因”的肺癌分子诊断技术,可为患者节省巨额检测费用,并为晚期肺癌患者选择“有特效的”分子靶向药物进行个性化治疗赢得宝贵时间。相关论文已发表在最近出版的国际著名肿瘤学期刊《临床癌症研究》上。“ALK融合基因”是癌基因,存在于3%—7%的非小细胞肺癌中,以该癌基因为靶点的分子靶向药物Crizotinib可显著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但如何快速而准确地诊断出携带“ALK融合基因”的肺癌,一直是世界性难题。目前,国际上“ALK融合基因”检测技术复杂,至少需2天时间完成,每例价格高达1500美元。陈海泉在一次研究中意外发现,当“ALK融合基因”发生断裂后,人体内的“激酶域”表达会显著增高,而“非激酶域”则不表达或低表达。根据这一特点,陈海泉课题组创造性地发明了一种“实时定量的ALK融合基因检测”新技术,通过检测“ALK融合基因”断裂点前后ALK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快速而准确地诊断出ALK融合基因。经验证,应用该新技术对950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的检测结果发现了40例携带“ALK融合基因”的阳性标本,敏感性、特异性均达100%。此外,该技术还具有高通量、低成本等优势,可在90分钟内完成48例样本的检测,每例检测成本不超过30元。据悉,为表彰陈海泉的杰出贡献,美国胸科医师学院已决定,在即将举行的2012年年会上授予其“阿尔弗雷德索弗研究奖”。

  过去两个月,各家跨国药企陆续发布2019年年度财报,那些由他们研发的曾为疾病治疗带来变革性影响的,惠及众多病患的重磅药物的表现尤其受到瞩目。根据各家公司的财报信息,2019年年度销售额排名前十的药物中,有4种药物的销售额突破100亿美元大关。从药物类型来看,单抗类药物占了半壁江山;从治疗领域来看,癌症治疗药物占了一半以上。1、修美乐(阿达木单抗)2019年销售额:191.7亿美元公司:艾伯维(AbbVie)靶点:TNF-α治疗领域:自身免疫疾病修美乐(Humira)是艾伯维公司研发的一种全人源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克隆抗体,已连续多年蝉联全球“药王”的宝座。人类多种免疫介导疾病的炎症过量均与TNF-α相关,修美乐可以选择性地与TNF-α分子结合,阻止其附着健康细胞,从而减少过量的TNF-α导致的损伤。基于这个原理,修美乐可用于治疗多种免疫介导性疾病。2002年,修美乐首次在美国获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成为了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抗TNF-α抗体。目前,修美乐已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获批的适应症已达17个。全球范围内有现有超过100万名患者正在使用修美乐治疗。在全球,修美乐拥有超过20年的研究数据,超过100个临床研究,覆盖超过33,000名患者。在中国,修美乐于2010年首次获批上市,目前已获批五个适应症: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多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重度活动性成人克罗恩病。另外,修美乐治疗非感染性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的适应症已被纳入中国第二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这意味着修美乐未来在中国将会迎来更多的适应症。2、艾乐妥(阿哌沙班)2019年销售额:121.5亿美元公司:辉瑞/百时美施贵宝靶点:凝血因子Ⅹ治疗领域:静脉血栓栓塞等艾乐妥(Eliquis)是百时美施贵宝公司(BMS)和辉瑞公司(Pfizer)联合研发的一种可逆的、高选择性直接Xa因子抑制剂,属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适用于髋关节或膝关节择期置换术的成年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凝血因子Xa是一个维生素K依赖的丝氨酸蛋白。